为筑牢“学在燕园”学风根基,引导燕园学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11月26日晚,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在8106教室举办“数科青年说”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会。学院大一、大二同学参会。
在分享环节,刘星岳、徐裕皓围绕“如何精准选择发展方向、如何坚守初心深耕不辍、如何破解大学迷茫、如何打造个人亮点”四大议题,依次讲述成长故事,为同学们点亮前行灯塔。
刘星岳作为Apache Seata-Go 项目的 Committer, 参与 Saga模式核心开发,完成企业级故障异步诊断杠的研发,作为主要开发者完成2025开源之夏进阶项目《基于Seata 的AI Agent Workflow》。刘星岳在专业学习方面也一直保持着 “高效+实践验证” 的方法,他习惯在学期初两周内梳理课程知识脉络,并为每门课建立“疑问与拓展”双栏笔记,大幅提升效率;三次实习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实践出真知”,鼓励大家“把科研写成故事,把代码做成产品”,在真实项目中迭代成长。

徐裕皓则从“兴趣驱动”切入,参与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及协同行政执法,为数字化治理场景提供技术支撑。同期,为多家无线网桥、通信与安防设备代理商进行系统分析与性能改进。长期深入开展路由器固件研发,与外贸通讯企业合作开发固件系统,产品已出口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基于0penWnt、ImmortalVrt、LUCl等系统深度定制校园网固件,形成稳定安全的方案。在自主研发的固件中构建多层加密与后台管理系统并投入全国高校实际应用,已覆盖百余所高校,开学季线上销量近200单。他回顾自己从C语言入门到项目开发炉火纯青的蜕变。他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0到1的跨越离不开点滴积累;在政法部门实习时,他主动适应多场景需求,全面提升能力适配性。其参与开发的产品已在国内多所高校落地,并走向国际市场,充分展现了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

辅导员田润梓讲述了活动初衷——“数科青年说”旨在搭建与优秀榜样对话的平台,帮助低年级同学走出迷茫、明确方向。她鼓励同学们见贤思齐、互学互鉴,在交流中共同成长,为整场活动奠定了务实而热烈的基调。

学院院长助理李志青围绕学生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趋势,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主动探索兴趣、尽早规划方向,避免随波逐流;二是沉心静气、深耕不辍,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打牢专业根基;三是积极投身实践,锤炼核心本领,成长为契合行业需求、勇于担当的数科人才。讲话既饱含关怀,也为同学们的学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注入清晰指引。



本次分享会不仅为燕园学子搭建与榜样对话的桥梁,更在交流中点燃了前行信念。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汲取经验、明确方向,以“少年何妨梦摘星”的勇毅直面挑战,以“一步一印终抵岸”的执着踏实前行,在未来的学习与职业生涯中不断超越自我,奔向更加耀眼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