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解析宋代文豪苏东坡的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5月13日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中的苏东坡——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主题讲座于8106教室举行。
本次讲座特邀山东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宋红霞担任主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洪星、学生处处长巩治国及百余名师生齐聚一堂,现场座无虚席,学术氛围浓厚。讲座由李洪星教授主持。

主讲人简介:宋红霞,山东财经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参与国家级、省级公务员考试相关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山东省社科课题三项,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红楼梦》研究”“申论写作”等课程。曾获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山东财经大学“师德标兵”“优秀教师”、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讲座伊始,宋红霞教授以“苏东坡的文化成就”与“处世态度”开篇,带领学子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通过剖析苏轼在书画艺术、民生治理等领域的卓越贡献,展现其“艺术全才”的旷世才情。
宋红霞教授系统梳理了苏轼贬谪生涯的三个阶段:黄州时期以“东坡居士”之号实现精神超越;岭南期间借“日啖荔枝三百颗”抒豁达胸襟;海南阶段更升华出“海南万里真吾乡”的超然境界。她指出,这些作品生动呈现了苏轼从困顿到超越的心灵轨迹,将其贬谪十年凝练为“智者于苦难中的超越”,高度赞誉其化苦难为精神财富的智慧。最后,宋教授以“一蓑烟雨任平生”勉励学子效仿苏轼面对逆境时的豁达胸怀。

李洪星教授在总结时强调,当代青年需摒弃“躺平”心态,从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进取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奋斗为笔、以担当为墨,谱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本次讲座以苏东坡的艺术与人生为切入点,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通过深入解读其智慧结晶,不仅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为燕园学子提供了观照现实的文化镜鉴,让古典智慧在校园焕发新生,激励青年一代在传承中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开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