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职工 校友 其他访客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知 > 媒体聚焦 > 正文

【齐鲁晚报】985、211取消,青岛这些高校争做“双一流”,开启“挖人”模式

时间:2017-01-09 15:47    单位:    点击:

山东省筹50亿元支持“双一流”
  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宣布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其中包括《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此后中国高校建设不再往“211”“985”的路上走,所有中国大学转盯“双一流”这块大蛋糕,全国大多数省份也都提出了“双一流”建设方案,通过巨额资金、政策等支持高校发展,期待在全国双一流的激烈竞争中胜出。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多渠道筹集50亿元支持“双一流”建设。2016年,对每个立项建设的一流学科,按自然科学类2000万元左右、人文社科类1000万元左右的标准拨付支持经费。按照规划,山东省积极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驻鲁部属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力争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世界前列;积极支持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力争一批学科进入国内领先或世界一流。
  首批建设一流学科32个 13所高校入选
  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中,共认定首批立项建设一流学科32个,有13所高校入选首批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其中包括27个自然科学类学科,5个人文社科类学科。
  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各有4个学科获批立项,是立项最多的省属高校。
  同时根据规划,山东省还明确将重点扶持6所左右省属高校和20个左右优势学科,争创国内一流,同时重点建设10所左右应用型高校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山东师范大学作为师范类学校,包含了2个人文社科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2个自然科学类学科(生物学、化学),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其中的生物学和化学专业已经有65年的历史。生物学下面的二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在2012年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这在师范类院校中非常难得。
  在山东省一流学科的申报条件中,重点支持对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学科,以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传统文化、传统医学和宏观经济运行发展的学科。山东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类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而山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为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传承与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山东财经大学是省内唯一的财经类院校,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门类被选入山东省一流学科首批立项名单,在泰山学者培养和引入、创新平台的建设以及优秀成果奖方面成绩喜人。


  各高校“人才大战”或不可避免
  “双一流”建设中,曾经“落选”原“211”“985”的重点高校,对将要启动实施的国家“双一流”计划抱有很大期待。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毕秀玲表示,“山东省的几所‘985’‘211’院校没有参评,对其他省属院校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虽然相关文件已经失效,但在短期内,这种身份的固化很难消除,他们在聚集资源方面,优势仍然更加明显。”
  每年山东省根据考核结果、资金使用效益,动态调整支持力度,2016年自然科学类立项学科每个资助经费2500万元,人文社科类立项建设学科每个资助900万元。“资金投入非常重要,可以进行持续性资助,但是‘双一流’不仅仅是靠钱推出来的。现在30-40岁有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出一点成果非常容易被挖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杨存昌说。
  杨存昌表示,国家双一流战略的定位并不是为了让一个学科单纯实现短期内爆发式增长,而是要推动每一个双一流学科能够在国家甚至世界层面上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省财政的支持经费固然涵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经费,但是如果将大量经费都用于“挖人”上,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显著成效,同时也将极大透支学科发展的后劲。相比自然学科,人文学科更需要积淀,高校的“双一流”人文学科建设,更需要做的是通过明确多个学术发展方向,让一大批中青年骨干尽快融入各个学术团队中,同时加大对现有中青年人才的投入和扶持,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
  而在理工科类中,比如广东省重点扶持一批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名单已经出炉,省里扶持的资金也已经下拨,高校为了确保能上,到处“挖”人,有些开出的年薪已经超过100万。在山东省的一流学科申报条件中,具有高水平专家领衔的学术团队是必备条件之一。据高校负责人介绍,学校培养人才不容易,却又特别害怕听到某个人被评上了长江学者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这类消息。因为他们一旦有了头衔,就很容易被盯上,不少学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就来了,年薪上百万,再来一套房子,加上几千万的科研启动经费等等。
  高校之间合理的人才流动,对各校发展是有利的,但国内各校间通过高薪互相挖人,是一种“恶性人才竞争”。杨存昌说,“学校培养一个名专家不容易,优秀的专家往往是学科的领头人,被其他学校用高薪挖走,不仅学校的学科链会断裂,人才培养等都会受到影响。”毕秀玲也表示,如果跟全国比起来,山东省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确实不具优势。
  媒体链接:3g.k.sohu.com/t/n172961258

上一条:【经济导报】第十四届山东财经风云榜揭晓 下一条:【山东电视台】第一书记的扶贫故事 刘洪:心中装着一团火

关闭